
通過實施土壤改良、灌溉和排水、田間道路、溝渠、橋涵、農田防護林、農田輸配電等工程,達到“田成方、林成網、渠相通、路相連、旱能灌、澇能排”的目的,基本實現園田化,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,實現糧食增產、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。
高標準農田建設要達到的標準一般為:“田成方,土成型,渠成網,路相通,土壤肥,產量高;耕作層厚度0.25米以上,耕作層有機質含量增加0.5%以上,灌溉保證率達到90%以上,受防護的農田面積達90%以上”。主要分為以下三部分。一是田間基礎設施工程。主要包括:田網、渠網、路網、電網等建設,提高農田抗災減災能力、農田排灌能力和農機作業能力。二是地力建設工程。開展土地平整、土壤改良與地力培肥建設,實施秸稈還田、綠肥種植、增施有機肥等,提高農田基礎地力和農業生產能力。三是科技支撐工程。集成包含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施肥、生長環境智能化監測和生產管理信息化農業物聯網技術。從而利用新技術、新模式,提高現代農業科技應用能力。